© 瑾楦|Powered by LOFTER

[台丽同人] 弥撒/一杯酒/十四行诗

PS:这三篇不是连在一起的故事

To my 台历夫妇~


  弥撒 Missa

  坐在牢狱里时,于曼丽确实觉得,行至此,人世间大抵也没什么值得她眷恋了。

  为恶必惩。

  她杀了人,所以必然会接受责罚。这没有什么不对。

  于是她仰起头颅,像一个骄傲的战士,等待死亡的审判。

 

  但她却逃过了这一劫。

 

  街坊间经常流传一句谚语,叫做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。遇到了明台确实是她这辈子最幸运的一次。以至于这一相逢,就耗尽了她所有的运气,她终是为他而死了。

  有人说,于曼丽在遇到明台前,是站着死。遇到他以后,是跪着生。

 

  于曼丽一直记得初见明台时的模样。

  他嘴角上扬,有些轻佻,但眉眼间却柔和得似春天渐渐舒展的柳枝。

  她这半生倒也算得上阅人无数。而明台却是这千万人中最独特的那个。——热血,爽朗,还有些单纯,由着自己性子。

  所以啊,后来他终是没有听她的劝告。骑马一路狂奔来到刑场。

  子弹在她耳边呼啸而过。她听不见风声凛冽,因为他掩盖了全世界的声音。雨在下,淋湿了他的衣裳,冲净她伤口的血迹。

  他的发梢滴着水,她分不清脸上挂着的水滴究竟来自天空还是眼睛。

 

  从某种程度上看,他们都是相似之人,也难怪成了生死搭档。

  比如她让明台放她一条生路。她站在港口处,不敢回头,只敢向后伸手,却只抓到一片虚空。她明明是想要逃出来的,想要重新开始生活。

  ——可她还是回来了。

  所以她才叫他别回头,别像她一样。可他也还是回来了。

  那样地坚决,就像后来他冲过去拿着那把枪抵住脑袋时那样,毫不犹豫。

 

  后来,于曼丽在屋子里看书,望向窗边时总能看到一个人的身影。

  那人站在阳光下,笑得很是纯粹。

  “于曼丽,去吃饭啦。”

  “于曼丽,你帮我洗了吧。”

  “于曼丽,一起去练习吧。”

  “于曼丽……”

  她突然发觉,原来她的名字也是可以被念得这么轻快动听。

  像他一样充满着光明和希望。


  青苔沿着腐朽的铁栏蜿蜒至屋,本该枯死的死景倒是因他平添几分色彩。

  说是光源显然有些夸大其词。但他确实闪耀着。尤其是在她的世界里。


  他是一直站在阳光下的人。

 

  人是一种很难自我满足的生物。得到了就会想要更多。像是活着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索取。而她也愈加沦陷在同他相处的每一天里。

  朝朝暮暮。

  在上海的日子竟像偷来的幸福,遇到他以后,她宁可跪着生。

  并不是畏惧死亡。作为战士,抑或在更早之前,她第一次杀人时,生死于她不过一场笑话,像杯中酒,被一饮而尽也好泼洒在地也罢。快慢在某个节点以后也就变得不这么重要。

  只是如今,她害怕,若是到了黄泉之路上,她就再也见不了他了。而她自是希望他活着。她比任何人都希望他能好好活着。

  ——不仅要活着,还要,好好地。

 

  其实她也从未想过要同他一起。

  像是不知为何,从一开始就觉得彼此相差甚远。或许因为他是兰草,而她顶多只能是玫瑰,还是只能开在暗夜悬崖边上那种。

  等到后来他还真遇上他中意的人,眼神里满满的柔情。她才知道,原来他喜欢一个人是这样的啊,还可以这样地喜欢。

  无关时间,无关先后顺序,毫无保留,彻彻底底的喜欢。


  她倒是也能猜出个几分。

  知晓他多半喜欢那样的人,这倒是与他个人风格极其相似。(抱歉我实在不知道锦云是怎样的人……本来想说阳光积极orz但又不太像。骄傲聪明可爱?那好像也……)

  像她这种,确确过分多愁善感了些,从来就不会有机会。

  如果说明台是于曼丽的阳光,那程锦云就是明台的阳光。

 

  后来有几回,她看到了他喝闷酒。她坐到他身旁,也陪他喝。第一次时,他说起了自己的母亲。于曼丽只是苦笑着,将杯中酒一饮而尽。说,真羡慕你啊,你至少还能记得。

  然后他朝她笑了笑。“你说我们是不是很倒霉啊,没娘的孩子都凑到一块了。”

  他啊,就是这样。明明自己还难过着,还不忘逗她笑。就像在军校偷偷塞香水给她一样,虽然后来给没收了。

  只是于曼丽不知道的是,后来他又向大姐要了瓶明家的香水。大姐问他,你给谁的?明台只是笑笑,说,不告诉你。

 

  第二次看到他喝闷酒,大约就是在知道军统走私的那晚上。他在桌上喝了一杯又一杯。她不愿欺骗他,不愿他难过,但更怕他送死。

  大概就是,想把夜晚里所有的星星都摘下来,但他不要。不要她给的。

 

  温柔着实是把利刃。能割断命运的绳索,将束缚之人从黑暗里解救出来。也能轻而易举捅入人的心脏,半抔黄土葬了一世。

  浮生将尽之时,她有些庆幸,最后还能看到他的模样。不久前的某个时刻,他还抱了抱她。那么温柔,那么温暖。她想起在军校那夜的道别,他吻了吻她的额头。那个吻,轻飘飘得像仲夏夜的梦,她不想醒来。又像她此刻正在下坠的漂浮感。

  其实她的记忆力算不上多好。只是有关他的事,她都恰好记得罢了。而且刻骨铭心。

 

  她想,如若有神明,想必她也只能下地狱。但还好,她知道他定能待在光明之处,天堂也好,人间也罢。但那个地方是绝对会有光芒照亮。

 

  在来到上海以后,遇到程锦云,经历了那么多事以后,他好像确实变了一些。

  不过依然还是站在阳光底下。

 

  又或许他至今仍是那样。只可惜她已经看不到了。

 

 

  一杯酒 A Drink

  多年以后,明台陪程锦云看了场《白娘子》。那是他们初次相逢的第一个除夕。

  程锦云站在影院前,发间有雪,将欲转身,却又回头。

  “如果我给我选,我会想看白娘子。因为白娘娘可以为了她爱的人,排山倒海。”

 

  黑白荧幕上的白素贞于烟雨迷蒙中撑起纸伞,双眸中满是柔情。

  他却觉得那袭白衣,白得有些刺眼。

  像,婚纱。

 

  他想起除夕那场烟火。

  他看见烟花落入于曼丽的双眸,漫天的火光,极致燃烧,然后化为灰烬。

  他仿佛能从于曼丽的眼睛里看到她的一生。

 

  而今许是因为上了年纪,在愈发老去的同时,他也变得愈加容易回想起从前。

  那年他攀上墙瓦摘下梅花只为博锦云一笑。现在他却忽然又觉得,那梅花透着清香,于寒风中傲然独立着的姿势其实更像另一个人。

  于曼丽或许,更适合这株梅花。

 

  于曼丽其实生得很美。

  明台第一次见她,是在军校。她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。湿漉漉的头发散落在肩上,虽不施粉黛,但却透着一股清香。

  他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,尤其是她的眼睛。像是氤氲的水雾,有些沉郁,令他徒然而生一种怜悯。

 

  那日港口一别,他原以为她会走的。但他听见有脚步声,似是有人来。所以他还是下意识地停住了。

  然后回头,于曼丽正站在他面前。她穿得很朴素,头发也只是简简单单地挽起来而已。但不知为何,明台就是一直记得她那时的模样。

  于曼丽安静地笑着,全世界都跟着平静下来。他也没有说话,只是跟着她,也不由自主地笑了。

 


  来到上海以后,她比以前雀跃得多。像个小女孩,对一切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,喜欢试些衣裳,叫他来看。她倚着他,说想拍婚纱照。现在回头想想,他此生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之一,就是当时应了她吧。

  她推开门,正在喝水的他抬头,有些愣神。

  她一身纯白,脸上依旧挂着笑容,温柔中带有缱绻。眼睛明晃晃的,像杯酒里的水,像天宫里的灯。

  他忽然发现,她的眼睛好像一直都这样好看,有灵性。仿佛再看多几眼,就会沉沦于此。

 

 

  回顾起来,他这一生,也算活得精彩潇洒。该拥有的都拥有过了。年少轻狂,深爱过他人。也被别人深深爱着。

  他笑着对锦云说,我不怕死,但是我怕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你了。后来有个人也这样对他说了。那个人也一样笑着的,只是有些凄苦。她说,明台,你去哪里,我就去哪里。


  诚然,人类情感是种很复杂的东西。他无法说清他对于曼丽究竟抱着何种感觉。

  歉意是有的,也一样想保护她。因为他们是生死搭档,从那一刻起,她就是他的半条命。

  所以他的半条命,也丢在了那次丧钟行动里。

  

  往后的日子,他也会想起她。他有了不同的任务伙伴,她们有些很聪明,有些很漂亮,有些也挺像她。但明台心里明白,她们都不是于曼丽。也都不会是于曼丽。

  于曼丽只有一个。


  军校道别那夜,于曼丽曾赠他一个香囊,附字叫他往前走,别回头。

  这么多年,他确实没有再回头过。

  不是因为不想念。

  恰恰是因为太过想念,才害怕再也走不下去。

 

 

 

十四行诗 Sonnet

maya我这个真是来乱写的)

 

  在飞往维也纳的那趟飞机上,明台做了一个梦,梦到了于曼丽。


  她同他一起喝酒。酒过三巡后,她便开始站不稳,像摇摇欲坠的一朵花,只可惜开在了悬崖边上。

  然后她一把扯住了他的衣领,凑到他耳边。“他们都说我眼睛好看。但为什么你看不见。”

  “别闹。”他有些不知如何应对。

 

   她的眼睛明晃晃的,闪着光。又像杯酒里的水,在下雨。

  “你连话都不愿意跟我讲了呀。”她垂眸,有些哀怨的样子。又用手帮他抚平了衣服的褶子,然后自顾自地笑了起来。“哎,别动。让我好好看看你。我好久没见你,都快忘了你长什么样了。明台你身上怎么这么多伤痕……明台我们离开这里好不好……我也可以很体贴的。你喜欢体贴的女孩子吗?”

  “其实锦云并不是很体贴……你……想太多了。”

  “啊……也是。但你知道吗,如果我也像她一样无忧无虑,能被你呵护着,也不会这样多愁善感。”

 

    他醒来,身旁并没有于曼丽的身影。

    只有他一个人。 

   其实梦里的于曼丽,和他记忆里,乃至现实中的她多少有些出入。她一直在仰望他,却好像一直都悄无声息地,也不敢奢求什么,甚至是个简单的拥抱。她从来也不想让他知道,她的挣扎,她的幸福,她的痛苦。

    或许,被爱也会是一种负担。

   于是她独自一人在地狱和天堂来回摆荡。而等他知道这一切的时候,大概就是道别的钟声敲响之时。

 

 

  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。

  1949年,新中国成立。

  作为这其间贡献极大的人,明台却出乎意料在49年后前往了维也纳。他说如今战事终于平定下来,而他的使命也到此结束。接下来的日子,他只想安安静静做自己想做的事。大姐曾希望他安静搞学问,他打算去维也纳进修。

  他们又问,为什么偏偏是维也纳呢?你大哥不是希望你去巴黎?

  然而明台只是笑笑,并没有回答。没有人知道明台为什么选维也纳,或许只有明台自己才知道。

 

  后来,他成了学校里的教授。再后来,很多年过去了,他离世后,他的学生在清理他的遗物时翻到了一副画像。

  画上的女子正安静微笑着,泼墨似得黑发轻拢成髻。淡蓝色的衣裳似和天空的色彩交相呼应。柔和的线条勾勒出她好看的眉眼,尤其是她那双眼啊,顾盼多情,温柔得快要把人给融进去。

  当他们正赞叹着这幅画的时候,有人发现画像背后映有一句话。

 

 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, or eyes can see,

  So long lives this,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.

 

  那是莎士比亚赠与友人的十四行诗。

  当年郭骑云对于曼丽说,他们都是无名小卒,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就会自自然然地消失。但明台不一样。

  他会活下来。

 

  而明台果真如他们所言,活了下来。并且生活在阳光底下。

  但他们却不会被遗忘。


  ——因为,你的面容被我记载下来,将会永远被铭记。

  随着这幅画像,成为不朽的美。

 

 

 

关于标题。

  弥撒百度百科方面的介绍是:天主教的宗教仪式。弥撒是拉丁语missa的音译,意思是“解散,离开”,来源于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:“Ite, missa est”,即“仪式结束,你们离开吧”。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礼,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在祭坛上经由祝圣而成为真正的祭祀,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,是天主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。

  这里主要想表达,所有曼丽曾经经受过的苦难,都因明台的出现而被抚平。即便前往地狱,她也想感谢上苍。牺牲也好,自我救赎也罢。至少她这辈子,遇到了他。>0<

 

  感觉好久没正儿八经写过文,还是苦手的现代。很遗憾还是没有写出那种终其一生的单恋,用一生眺望一个人的感受。

  虽然说至今也都持续单恋这个状态,但要将自己的内心转换成文字果然好艰苦TUT

 

  推荐几首适合台丽的歌~~最短的爱情,半醒,诉衷情(喂

  都是mv的bgm~

 

  最后就是,谢谢阅读~❤

 


评论(9)
热度(196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